2021年5月21日(星期五)下午1点,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于经管楼449A召开教工党支部与本科生支部共建活动,系党委副书记张云中、教工支部书记熊静、本科生党支部书记金银银、兼职辅导员张颖出席本次活动。
扬帆起航,书写新篇
活动伊始,图书情报档案系党委副书记张云中副教授发言讲话,深化了本次活动的四重背景:一是学风建设,此次活动在上海大学学风建设年的大背景之下,具有重要意义;二是教工党支部与本科生支部共建,有助于形成资源共享,协同合作、优势互补的党建模式;三是导师制,旨在提升师生的互动性,拓宽师生交流沟通渠道;四是党史学习活动,在教工党支部与本科生支部共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一场深入灵魂的理论学习,更是一场融入血脉的精神洗礼。
学问之道,求其放心
图书情报档案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副教授熊静老师进行《做学问的心理定力》主题演讲,按照时间顺序分享了王季思、张舜徽、黄仕忠、王余光四位“大先生”的学术经历,并结合自身经历发表六点感悟:第一,学术道路上,不是每一份付出都有直接的回报。第二,学术自有学术的追求,学术不是成功的手段。第三,问学之道本质上是对真理的追求,对自我的挑战。第四,人文社科研究,需要有坐冷板凳的心理准备和勇气。第五,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六,长命学问长命做。 熊老师通过自己导师们的事例使同学们感悟到“大先生们”的坚定信念和坚韧不拔,明白了学术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良师益友,共话成长
我系一直以来都采取全员全程导师制,并制定“6+5+1”的创新培养模式,取得的效果也非常显著。导师制不仅增加了导师在本科教学的投入,提升了导师的专业素养和指导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挖掘了学生潜能;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今后我系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下是2位同学代表分享自己与导师的故事:
张夏子钰分享与导师周林兴教授在“导师谈心”中的思考,并从导师的个人经历中归纳提升工作成效的三大要素:积极的心态投入工作;每天按时按量完成设置的小任务;高效做事、不拖延。
靳浩然分享了导师熊静副教授通过趣味的讲解方式引导其解决在学术上遇到的困难的故事,并赞扬我系本科生导师制已经形成了有规模、有特点、因材施教的特色,他认为导师制不仅是一个兜底的制度,更是一个升华的制度。
未来,两个支部将持续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结合学生实际,创新教育形式,提升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同时将进一步探索更加丰富的结对共建活动,通过结对共同强化基础、落实责任,实现组织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