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3日为第25个世界读书日,读书不仅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还是最好的学习途径,是获得进步的“阶梯”。为了提高同学们阅读经典的意识与能力,2020年4月24日下午12:30,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在zoom平台举办了主题为“中国经典的阅读与传承”的线上主题讲座,讲座由图情档系团委书记金银银老师主持,图情档系副教授熊静老师主讲,图情档系本科生同学积极参与。
熊静老师从三方面介绍了中国经典阅读与传承的相关内容。首先需要明确为什么要读经典。她从历史的角度切入,介绍了在鸦片战争之前经典阅读的天然性特征,即在当时阅读经典的必要性。西学东渐后,经过中西文化的对比,知识分子分为两派,一派认为还需要接受经典,另一派则认为四书五经没有实学内容,提倡多读外国书籍。这种争论证明了传统书籍在人们心中地位的下降。了解了中国经典阅读的背景后,熊静老师对为什么要读经典做出了总结,她提出读经典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阅读既有利于文化传承以及人文素养的培养,也可以提高个人修养以及写作能力,同时也影响人们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
随后,熊静老师介绍了什么样的作品可以被称作“经典”。所谓经典是指那些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久不衰的著作,其内容或被大众普遍接受,或在某专业领域具有典范性与权威性。通过讲解,同学们明确了作品被称为经典应该具备的三个重要特征:影响力、时间性以及广泛性。
紧接着,熊静老师以《诗经》为例,介绍其创作背景及主要内容,帮助大家明确应如何阅读经典。她讲到,在《诗经》三百余首诗里,约有60余首是写婚恋的,这再现了我国先民的情感世界。接下来熊静老师深入讲解了《诗经》中以单相思、约会、初恋、告白为主题的代表作品,带着同学们边翻译边理解。通过实际感受与分析,总结了阅读经典作品的核心:阅读经典的重点应在于体悟古人的情感。通过经典传递的真情实感,才是沟通古今的桥梁;在阅读过程中也可以大声诵读,体会文字韵律之美。最后熊静老师为同学们推荐了几本经典著作,同学们针对讲座内容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中国经典的阅读与传承”的主题讲座完美结束。通过这次讲座,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阅读经典的重要性,也为同学们在阅读中体味经典文化内涵指明了方法。世界因阅读而和谐,生命因阅读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