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出版现状与未来趋势”学术讲座顺利举行

创建时间:  2019-11-12  辜镔程   浏览次数:   返回

2019年11月12日上午9点,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有幸邀请到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出版与数字传播系丛挺副教授,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GJ104作题为“学术出版现状与未来趋势”的学术报告。本次讲座由我系丁敬达教授主持,苏君华老师作为嘉宾出席,此外我系部分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正式开始之前,丁敬达老师向大家隆重介绍了丛挺副教授。

丛老师是上海理工大学出版与数字传播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出版发行学专业,主要研究学术出版、知识服务、出版企业创新等领域。现已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他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项目等多项课题,曾获中国新闻史学会全国编辑出版学优秀论文奖、中国出版协会互联网与数字出版优秀论文等荣誉,还入选了上理工“思学计划”等人才奖励计划。

本次学术讲座内容主要分为学术出版背景、全球学术出版发展现状和学术出版未来趋势三个部分。

一、学术出版背景。丛挺老师首先完整介绍了从写作到提交修改再到出版商确认,最后到出版物传播的学术出版流程。他也向同学们介绍了国外学者关于学术出版功能的主要观点,包括反馈评价、向外部推送传播、鉴定存档等。最后,他分析了近几年学术出版功能向出版商确认、出版准备、市场传播和存储的转变。

二、全球学术出版发展现状。首先,丛挺老师以翔实精准的数据从产业收入、不同地区STM市场比重、期刊数量、全球研发投入、全球科研人力投入、全球科研论文产出和全球高被引论文产出的不同角度具体分析了学术出版规模。他指出,全球STM出版产值、活跃的同行评议期刊种类近几年都在保持增长,而中国在研发投入、科研人力投入、科研论文产出和高被引论文产出方面增长速率尤为突出。接着,他分别介绍了国内和国外学术出版产业结构:在国内,学术图书与期刊出版主体分离,学术期刊产业链的上游以零散的期刊编辑部为生产主体,下游以少数信息集成商为传播主体,而国外的学术图书与期刊出版主体是统一的。他特别对比了大型出版商全球市场份额,并对“爱思唯尔(Elsevier)”近几年的收入和利润进行分析,指出国外学术期刊产业链是大型出版商垄断出版发行环节以及商业资本驱动下的学术出版产业。然后,丛挺老师主要介绍了通过金色OA和绿色OA获取科学文献的两种途径以及现下开放获取文献的规模。他指出,通过互联网等新传播技术,推动学术信息的开放,使科研成果得以在全球范围内更广泛地使用和分享,能够获取到的文献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三、学术出版未来趋势。丛挺老师指出,学术出版未来趋势呈现出开放化、社会化和服务化这三种趋势。开放化打破了数据孤岛,实现数据的开放共享;社会化主要指向学术与社交媒体的融合,包括学术文献社交媒体传播、学术社交网络使用和Altmetrics;而服务化则是面向全流程的科研服务。丛挺老师认为未来的学术交流知识链将会以用户为中心,根据用户需求来获取、挖掘、内化、共享、评价和外化知识。

答疑环节:

报告结束后,有同学就“GDPR(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对信息集成商带来的影响”提出了疑问。丛挺老师认为,信息集成商在收集数据和信息时应该看重对个人隐私的保护,避免出现滥用隐私的现象,注意将信息数据的开放程度控制在符合要求的范围内,行之有效的措施是:通过收购多种数据供应商,使得风险分散化,降低隐私信息泄露的概率。还有同学针对当下部分出版商通过大量收购期刊以牟取暴利的情况,提出“将来是否有可能出现‘反利润’浪潮”的疑问。丛挺老师给出了这样的回答:目前国外出版产业链以商业资本为主要驱动力,最大目的是盈利,而国内则是以非市场、公益性机构占主导,因此需要在国家政策层面上为出版商予以正确定位,并利用同行评议的方式提升出版商的影响力和信息集成平台的质量。

讲座尾声,丁敬达老师代表参加此次讲座的全体师生对丛挺副教授致以诚挚的谢意,同时也热切期盼同学们能从此次报告中多多汲取专业知识的养料,拓展学术创新的思维,为专业学科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会后,同学们反响热烈,纷纷表示丛挺老师的讲学方式深入浅出,善于运用具体案例将深刻的理论知识讲得明白透彻。此次讲座一方面体现出了丛副教授相当深厚的学术涵养,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学术思考方向,给大家带来了深刻的学术启发。希望同学们能够将在每次学术讲座中获取的信息、知识、灵感与个人的学术研究相融互恰,勤思考多钻研,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学术天地!



上一条:本周图书情报档案系研究生就业信息汇总

下一条:本周图书情报档案系研究生就业信息汇总


“学术出版现状与未来趋势”学术讲座顺利举行

创建时间:  2019-11-12  辜镔程   浏览次数:   返回

2019年11月12日上午9点,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有幸邀请到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出版与数字传播系丛挺副教授,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GJ104作题为“学术出版现状与未来趋势”的学术报告。本次讲座由我系丁敬达教授主持,苏君华老师作为嘉宾出席,此外我系部分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正式开始之前,丁敬达老师向大家隆重介绍了丛挺副教授。

丛老师是上海理工大学出版与数字传播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出版发行学专业,主要研究学术出版、知识服务、出版企业创新等领域。现已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他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项目等多项课题,曾获中国新闻史学会全国编辑出版学优秀论文奖、中国出版协会互联网与数字出版优秀论文等荣誉,还入选了上理工“思学计划”等人才奖励计划。

本次学术讲座内容主要分为学术出版背景、全球学术出版发展现状和学术出版未来趋势三个部分。

一、学术出版背景。丛挺老师首先完整介绍了从写作到提交修改再到出版商确认,最后到出版物传播的学术出版流程。他也向同学们介绍了国外学者关于学术出版功能的主要观点,包括反馈评价、向外部推送传播、鉴定存档等。最后,他分析了近几年学术出版功能向出版商确认、出版准备、市场传播和存储的转变。

二、全球学术出版发展现状。首先,丛挺老师以翔实精准的数据从产业收入、不同地区STM市场比重、期刊数量、全球研发投入、全球科研人力投入、全球科研论文产出和全球高被引论文产出的不同角度具体分析了学术出版规模。他指出,全球STM出版产值、活跃的同行评议期刊种类近几年都在保持增长,而中国在研发投入、科研人力投入、科研论文产出和高被引论文产出方面增长速率尤为突出。接着,他分别介绍了国内和国外学术出版产业结构:在国内,学术图书与期刊出版主体分离,学术期刊产业链的上游以零散的期刊编辑部为生产主体,下游以少数信息集成商为传播主体,而国外的学术图书与期刊出版主体是统一的。他特别对比了大型出版商全球市场份额,并对“爱思唯尔(Elsevier)”近几年的收入和利润进行分析,指出国外学术期刊产业链是大型出版商垄断出版发行环节以及商业资本驱动下的学术出版产业。然后,丛挺老师主要介绍了通过金色OA和绿色OA获取科学文献的两种途径以及现下开放获取文献的规模。他指出,通过互联网等新传播技术,推动学术信息的开放,使科研成果得以在全球范围内更广泛地使用和分享,能够获取到的文献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三、学术出版未来趋势。丛挺老师指出,学术出版未来趋势呈现出开放化、社会化和服务化这三种趋势。开放化打破了数据孤岛,实现数据的开放共享;社会化主要指向学术与社交媒体的融合,包括学术文献社交媒体传播、学术社交网络使用和Altmetrics;而服务化则是面向全流程的科研服务。丛挺老师认为未来的学术交流知识链将会以用户为中心,根据用户需求来获取、挖掘、内化、共享、评价和外化知识。

答疑环节:

报告结束后,有同学就“GDPR(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对信息集成商带来的影响”提出了疑问。丛挺老师认为,信息集成商在收集数据和信息时应该看重对个人隐私的保护,避免出现滥用隐私的现象,注意将信息数据的开放程度控制在符合要求的范围内,行之有效的措施是:通过收购多种数据供应商,使得风险分散化,降低隐私信息泄露的概率。还有同学针对当下部分出版商通过大量收购期刊以牟取暴利的情况,提出“将来是否有可能出现‘反利润’浪潮”的疑问。丛挺老师给出了这样的回答:目前国外出版产业链以商业资本为主要驱动力,最大目的是盈利,而国内则是以非市场、公益性机构占主导,因此需要在国家政策层面上为出版商予以正确定位,并利用同行评议的方式提升出版商的影响力和信息集成平台的质量。

讲座尾声,丁敬达老师代表参加此次讲座的全体师生对丛挺副教授致以诚挚的谢意,同时也热切期盼同学们能从此次报告中多多汲取专业知识的养料,拓展学术创新的思维,为专业学科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会后,同学们反响热烈,纷纷表示丛挺老师的讲学方式深入浅出,善于运用具体案例将深刻的理论知识讲得明白透彻。此次讲座一方面体现出了丛副教授相当深厚的学术涵养,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学术思考方向,给大家带来了深刻的学术启发。希望同学们能够将在每次学术讲座中获取的信息、知识、灵感与个人的学术研究相融互恰,勤思考多钻研,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学术天地!

上一条:本周图书情报档案系研究生就业信息汇总

下一条:本周图书情报档案系研究生就业信息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