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四史”,回望一大志愿经历;践初心,共思红色文化育人——聆听每个盛夏我们与“中共一大”的故事

创建时间:  2020-08-24  卢芷晴   浏览次数:   返回

为了赓续一大革命精神,传承上大红色记忆,激励广大党员学习“四史”,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以口述史的形式汇编、追溯图情档与一大会址的十年轨迹,下面让我们共同聆听每个盛夏他们与“中共一大”的故事。

宁海峰:“19210723”,铭记于心,牢记于怀

BE5B

【受访者介绍】宁海峰,中共党员,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2014级图书馆学硕士研究生, 2015年参加中共一大志愿服务,2017年毕业。研究生三年级在读时期创办象信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是上海市政府采购服务供应商,金山区档案学会会员单位,曾获“上海市样板档案室”荣誉称号。

那个夏天,在一大会址,我很长时间都在做票务工作,在一个很小的售票窗口给前来参观的游客发票。记得当时那个参观券分红色、黄色、绿色、蓝色四种背景,因为我清楚记得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1921年7月23号召开的,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所以我对这几个数字就特别敏感,在我陆续发票的过程中就会特别留意带有“1921”或者“0723”这几个数字的票。

当时特别有意思的是我拿到了一张带有“1921”的票,正好发到一个外地来旅游的老爷爷手里,我清楚地记得当时我还特别祝贺了他,跟他解释了“1921”这串数字的意义,老爷爷拿到参观券的时候很激动地说,会把这张券作为来一大会址仅有的纪念,如获至宝。当时看着老爷爷拿着这张票的时候特别开心,周围的游客也特别羡慕。这就是我在一大志愿服务期间的主要工作。在这之前我也参加过很多志愿活动,但一大志愿服务的经历最令我印象深刻,记忆犹新。

那时我还是图书馆学硕士一年级的学生,当时听到要去“党的诞生地”当讲解员,可以真正身临其境地,特别是作为志愿者,类似“主人公”的身份去感受一大会址庄严的时候,我自然而然毫不犹豫地就报名了。现在毕业多年,也通过创业拥有了自己的公司,从一个人开始,后来其他三个伙伴加入,慢慢到有了实习生,最后可以招聘正式员工,这一路有很多艰辛和困难,但总要不断努力、迎难而上,就像我们中国共产党一样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慢慢发展壮大起来。

从一大志愿精神与服务经历中我特别能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之路多么不易,也一直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自己会潜移默化地慢慢树立这种精神,在创业过程中不断指引我前进,遇到困难要想办法去克服,而不是气馁和放弃。“19210723”,这串数字是我记忆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我会铭记于心,牢记于怀。

石文娜:珍藏在“宝盒”里的青葱岁月

7F81

【受访者介绍】石文娜,中共党员,江苏徐州人,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2011级档案学专业本科生。2012-2013年中共一大会址服务志愿者,2013年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中共一大会址志愿服务活动负责人。现于广东深圳从事档案相关工作。

每个女孩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宝盒”用来存放各种珍贵的小物件。两年的中共一大会址志愿服务经历给我留下了许多的“忘不了”,那些珍贵的展品、观众们铿锵有力的宣誓声、尽职尽责的培训老师、一起“并肩作战”的小伙伴们共同构成了我最美好的“一大”记忆,当年那两枚我珍藏至今的徽章,就放在我的小“宝盒”中。

2013年,在我第二次参与中共一大志愿服务项目时,系里将活动各方面都完善得更为细致,比如新增了一份仪式感,将志愿者徽章分发到每一位活动参与者的手上。这枚徽章有代表青春活力的颜色和“志愿上大”的logo,当把它别在工作服上时,我也更加自信和坚定,因为我知道自己正从事的是光荣的志愿服务。七年过去,这枚徽章依旧绚丽多彩,每每看到它我都能被给予无限动力。那些和小伙伴们一起奋斗、一起欢笑、一起奉献、一起成长的日子仿佛就发生在昨天。清晰的记忆和丰富的感受从未走远,它们凝结在这枚小小的志愿者徽章里,让我永远记得自己甘于奉献、热心服务的志愿“初心”。

另一枚徽章来自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它是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送给志愿者们的纪念品。这枚徽章轻轻的,我却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重量。那标志性的石库门图案一直提醒着我,无论走到人生的何处,我都要勇敢担负起时代所赋予的责任与使命。在中共一大会址服务的日子里,我深刻感受到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不是简单得来的,是由许许多多的先辈们艰苦奋斗拼搏而来的,我们青年一代也应担负使命,勇敢向前。勇气与力量从这枚徽章中汲取,参加工作后,我也依旧利用闲暇时间积极报名和组织志愿服务活动,比如在公司内组织去儿童福利院募捐等等。

青春在奉献中绽放,我的志愿青春就凝结在徽章的方寸之间。这两枚徽章被保存在我最宝贵的小盒子里,里面都是我大学最美好的回忆,它们和在一大会址的志愿服务记忆,将是我一辈子的宝贵财富。

杜珊珊:“红色小马甲”缘起的使命记忆

4AB51

【受访者介绍】杜珊珊,中共党员,山东临沂人,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2015级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曾于2016、2017年连续两次参与中共一大会址志愿者项目,现就职于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法院。

我和中共一大的故事始于那件红色的小马甲,从老师手里接过它,穿上它的时候,那种成就感我至今仍然记得……

我是在看朋友圈的时候留意到有关中共一大志愿项目的消息的,是当时一个学姐分享的自己“讲解员”照片,她穿着红色小马甲神采飞扬的样子瞬间把我吸引住了。从那时起,一颗种子就种在了我的心中,我不断问自己什么时候能穿上那身红色小马甲。

2016年的夏天,机会来了,系里再次招募志愿者,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通过了系里的选拔,我本以为就可以穿上那件光荣的红色小马甲,可没想到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在正式上岗服务前一个礼拜,中共一大会址的老师们来教我们讲解时的站姿和耳麦的使用,同时,还带来了四十多页的稿子。从此我的漫漫背稿路就开始了。反复背诵稿子的过程是痛苦的,三万字令我记忆犹新。为了穿上属于我的红色小马甲,我咬紧牙关一遍遍背、一遍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相当顺利地通过了考核。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那天,抚摸着自己小马甲的那一刻,觉得那些为背稿付出的日日夜夜都值得。

当我第一次穿上它进行讲解时,激动与紧张猛地袭来,竟然使我一时间忘了该给游客们讲解什么,当时我的头脑一片空白,我慌神了,难道我才穿上的红色小马甲就要脱下了?想到此,我迅速调整好自己的情绪,镇定下来,机智地运用展板上的提示文字渡过了第一次讲解的小难关。想起来的那一刻我真的如释重负,总算没有愧对于这身“红色军装”。

讲解过程的尾声部分有个特别的缅怀墙,在讲到那里的时候,游客中的一些老党员、老红军们会驻足,然后深深的鞠躬,看到这一幕的我,深受感动,我好像知道了我为什么要穿上这件红色的小马甲。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用寸寸鲜血换来我们片片山河,换来了供我们踩在脚下的寸寸热土,我定要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就这样,种在心里的那颗种子悄悄的发了芽。

红色小马甲对我而言不只是一件衣服,它是我情感的凝结,也正是在穿上它的时候,我才真正明白为人民服务的意义与快乐。它是我信仰的种子,这颗种子让我在毕业的时候,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报考公务员,继续为人民服务。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国家公务人员,积极响应组织的号召,接受组织的安排,戴上了红色的袖标,参与到了疫情防控工作中去。“国家有诏,人民有难,我必前行”,从红色小马甲到红色袖标,我的初心从未改变。

李璐:把石库门里的故事讲给每个人听

5874A

【受访者介绍】李璐,中共党员,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2016级档案学硕士研究生。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第七届中共一大会址讲解队志愿者、负责人。在校期间曾获上海大学“实践梦想家”、上海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称号。现就职于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有红色情怀的人,去上海必然要去中共一大会址。从小就听爷爷奶奶给我讲红色故事,我一直努力学着做一个正直的、甘于奉献的人。得知我系与中共一大会址有这样一个共建平台,我便毅然报了名。2017年夏天,穿梭于繁华的新天地商业中心,我作为一名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志愿讲解员,在质朴厚重的拱形石库门建筑里为来往的人们讲述党的故事。

第一次穿上代表志愿者身份的红马甲,站在人群的最前端,我是紧张和局促的。不仅仅是把讲解词背诵给观众,向观众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有声有色,有头有尾,有趣有料,才是一名合格的“讲解员”。为了做好从背诵到讲解的转变,我把自己置身于观众中,一遍遍走过展厅,一遍遍体会历史。在《时局图》面前,我为近代以来中国屈辱的历史扼腕叹息、愤慨不已;在第一个《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面前,与观众一同体会“真理是甜的”;在展览最后一部分《追梦》视频中又为新中国的蓬勃发展、繁荣富强而激情昂扬、热血澎湃。那个盛夏,我不只在一大会址讲述历史,同时也在和观众一起共同聆听每一件文物的故事。

犹记得最后一次讲解结束,人群慢慢疏散,一个年逾古稀的老爷爷依旧静静驻足于缅怀墙前,若有所思。我走过去想询问老人家是否需要帮助,看到老爷爷的眼眶湿润着。他郑重地感谢了我的讲解,他说,在我的讲解中,他看到了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看到了许多人奋斗得来的国泰民安,活着的人不能忘记历史。那一刻,我的内心深受触动,眼泪也一下子涌上来。我想,这就是参加一大志愿服务最重要的意义,把故事讲给每个人听,在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中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实际服务中践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讲解中把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传递给广大观众。

“未来未可知,保持热爱”,这是我一直坚信的箴言。中共一大志愿服务项目把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精神深植于我心中,即使志愿服务的时间有限,但播撒在我心中爱国家、爱人民的热忱之种将会无限延续。现在我留在了上海工作,单位里“行走上海学四史”活动也如火如荼开展着,如果有机会,我一定带着他们再去会址走走,把党的故事讲给他们听。

孙雪:见贤思齐,与武警讲解员相遇

75CD3

【受访者介绍】孙雪,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2014级档案学硕士研究生, 2015年参加中共一大会址志愿服务,2017年毕业,现就职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六研究所,负责档案管理工作。

2015年的夏天,我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中共一大会址讲解服务志愿者。作为讲解员,我需要熟悉讲稿并尽量讲解得生动,但这是极大的挑战。多次的练习与观摩老师们的讲解后,我却仍有不足,直到我遇到了一群“特殊”的讲解员……

他们是一群武警。那天,在我的休息时间他们刚好轮值讲解,出于好奇并抱着学习的心态我就跟在后面听,听着听着,我惊讶的发现他们不仅将稿子的内容一字不落地背了下来,从头到尾没有出一点点错,而且语速和音量都控制得非常好,还能结合各种案例和现场情况,将内容讲得十分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因此,等他们下来休息时,我便迫不及待地请教他们是怎么将讲解工作完成地如此出色的,希望可以学习到一些有用的方法和技巧。

但他们的回答却出乎我的意料并让我肃然起敬,他们告诉我,在部队中,这项志愿活动是一种“荣誉”的象征,只有表现突出的武警才能参加。每一位选拔成功的武警都希望能够在党的诞生地完成好自己的使命,为每一位参观者讲解好文物背后的党史,传达出其中蕴含的精神。正是因为心中有信念,他们才会如此努力与执着,才能够为了讲解得尽善尽美,利用休息时的每分每秒去背诵,甚至晚上偷偷蹲在厕所里背;也正是因为将这项志愿服务活动视为荣耀,他们才能将党史内化于心,在讲解时真正做到深入人心。我将这个回答牢记在心中,并在后面的志愿服务中向他们积极看齐,勤加练习,力求做得更好。

后来,我还会时不时留意这批永远精神抖擞的志愿者,越留意越是敬佩,武警们不光讲解得出色,在很多细节上也十分严谨。我们这些学生偶尔会犯诸如在讲解结束后没有立刻关闭麦克风等错误,但他们从未犯过任何一次类似的小错误,这同样也警醒着我,使我在志愿服务中甚至后来的学习工作中都变得更严谨缜密。而我也终于通过在一大会址志愿中的讲解经历以及所见所闻,真正理解并体会到了党性修养的价值以及讲稿中那一段段党史的历史意义。

学“四史”,回望一大志愿经历;践初心,共思红色文化育人。志愿服务的故事永远定格在了那个盛夏,但红色精神却会不断传承。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中共一大十年之约”口述史汇编志愿活动正在进行时,让我们一起跟随志愿者们的足迹,在党史的回望中继续前行!



上一条:“城市记忆:记忆流转、保存与诠释”学术论坛活动预告

下一条:四史同心 书影同行——我系2019级研究生党支部读书观影交流会顺利开展


学“四史”,回望一大志愿经历;践初心,共思红色文化育人——聆听每个盛夏我们与“中共一大”的故事

创建时间:  2020-08-24  卢芷晴   浏览次数:   返回

为了赓续一大革命精神,传承上大红色记忆,激励广大党员学习“四史”,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以口述史的形式汇编、追溯图情档与一大会址的十年轨迹,下面让我们共同聆听每个盛夏他们与“中共一大”的故事。

宁海峰:“19210723”,铭记于心,牢记于怀

BE5B

【受访者介绍】宁海峰,中共党员,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2014级图书馆学硕士研究生, 2015年参加中共一大志愿服务,2017年毕业。研究生三年级在读时期创办象信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是上海市政府采购服务供应商,金山区档案学会会员单位,曾获“上海市样板档案室”荣誉称号。

那个夏天,在一大会址,我很长时间都在做票务工作,在一个很小的售票窗口给前来参观的游客发票。记得当时那个参观券分红色、黄色、绿色、蓝色四种背景,因为我清楚记得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1921年7月23号召开的,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所以我对这几个数字就特别敏感,在我陆续发票的过程中就会特别留意带有“1921”或者“0723”这几个数字的票。

当时特别有意思的是我拿到了一张带有“1921”的票,正好发到一个外地来旅游的老爷爷手里,我清楚地记得当时我还特别祝贺了他,跟他解释了“1921”这串数字的意义,老爷爷拿到参观券的时候很激动地说,会把这张券作为来一大会址仅有的纪念,如获至宝。当时看着老爷爷拿着这张票的时候特别开心,周围的游客也特别羡慕。这就是我在一大志愿服务期间的主要工作。在这之前我也参加过很多志愿活动,但一大志愿服务的经历最令我印象深刻,记忆犹新。

那时我还是图书馆学硕士一年级的学生,当时听到要去“党的诞生地”当讲解员,可以真正身临其境地,特别是作为志愿者,类似“主人公”的身份去感受一大会址庄严的时候,我自然而然毫不犹豫地就报名了。现在毕业多年,也通过创业拥有了自己的公司,从一个人开始,后来其他三个伙伴加入,慢慢到有了实习生,最后可以招聘正式员工,这一路有很多艰辛和困难,但总要不断努力、迎难而上,就像我们中国共产党一样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慢慢发展壮大起来。

从一大志愿精神与服务经历中我特别能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之路多么不易,也一直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自己会潜移默化地慢慢树立这种精神,在创业过程中不断指引我前进,遇到困难要想办法去克服,而不是气馁和放弃。“19210723”,这串数字是我记忆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我会铭记于心,牢记于怀。

石文娜:珍藏在“宝盒”里的青葱岁月

7F81

【受访者介绍】石文娜,中共党员,江苏徐州人,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2011级档案学专业本科生。2012-2013年中共一大会址服务志愿者,2013年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中共一大会址志愿服务活动负责人。现于广东深圳从事档案相关工作。

每个女孩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宝盒”用来存放各种珍贵的小物件。两年的中共一大会址志愿服务经历给我留下了许多的“忘不了”,那些珍贵的展品、观众们铿锵有力的宣誓声、尽职尽责的培训老师、一起“并肩作战”的小伙伴们共同构成了我最美好的“一大”记忆,当年那两枚我珍藏至今的徽章,就放在我的小“宝盒”中。

2013年,在我第二次参与中共一大志愿服务项目时,系里将活动各方面都完善得更为细致,比如新增了一份仪式感,将志愿者徽章分发到每一位活动参与者的手上。这枚徽章有代表青春活力的颜色和“志愿上大”的logo,当把它别在工作服上时,我也更加自信和坚定,因为我知道自己正从事的是光荣的志愿服务。七年过去,这枚徽章依旧绚丽多彩,每每看到它我都能被给予无限动力。那些和小伙伴们一起奋斗、一起欢笑、一起奉献、一起成长的日子仿佛就发生在昨天。清晰的记忆和丰富的感受从未走远,它们凝结在这枚小小的志愿者徽章里,让我永远记得自己甘于奉献、热心服务的志愿“初心”。

另一枚徽章来自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它是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送给志愿者们的纪念品。这枚徽章轻轻的,我却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重量。那标志性的石库门图案一直提醒着我,无论走到人生的何处,我都要勇敢担负起时代所赋予的责任与使命。在中共一大会址服务的日子里,我深刻感受到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不是简单得来的,是由许许多多的先辈们艰苦奋斗拼搏而来的,我们青年一代也应担负使命,勇敢向前。勇气与力量从这枚徽章中汲取,参加工作后,我也依旧利用闲暇时间积极报名和组织志愿服务活动,比如在公司内组织去儿童福利院募捐等等。

青春在奉献中绽放,我的志愿青春就凝结在徽章的方寸之间。这两枚徽章被保存在我最宝贵的小盒子里,里面都是我大学最美好的回忆,它们和在一大会址的志愿服务记忆,将是我一辈子的宝贵财富。

杜珊珊:“红色小马甲”缘起的使命记忆

4AB51

【受访者介绍】杜珊珊,中共党员,山东临沂人,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2015级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曾于2016、2017年连续两次参与中共一大会址志愿者项目,现就职于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法院。

我和中共一大的故事始于那件红色的小马甲,从老师手里接过它,穿上它的时候,那种成就感我至今仍然记得……

我是在看朋友圈的时候留意到有关中共一大志愿项目的消息的,是当时一个学姐分享的自己“讲解员”照片,她穿着红色小马甲神采飞扬的样子瞬间把我吸引住了。从那时起,一颗种子就种在了我的心中,我不断问自己什么时候能穿上那身红色小马甲。

2016年的夏天,机会来了,系里再次招募志愿者,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通过了系里的选拔,我本以为就可以穿上那件光荣的红色小马甲,可没想到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在正式上岗服务前一个礼拜,中共一大会址的老师们来教我们讲解时的站姿和耳麦的使用,同时,还带来了四十多页的稿子。从此我的漫漫背稿路就开始了。反复背诵稿子的过程是痛苦的,三万字令我记忆犹新。为了穿上属于我的红色小马甲,我咬紧牙关一遍遍背、一遍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相当顺利地通过了考核。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那天,抚摸着自己小马甲的那一刻,觉得那些为背稿付出的日日夜夜都值得。

当我第一次穿上它进行讲解时,激动与紧张猛地袭来,竟然使我一时间忘了该给游客们讲解什么,当时我的头脑一片空白,我慌神了,难道我才穿上的红色小马甲就要脱下了?想到此,我迅速调整好自己的情绪,镇定下来,机智地运用展板上的提示文字渡过了第一次讲解的小难关。想起来的那一刻我真的如释重负,总算没有愧对于这身“红色军装”。

讲解过程的尾声部分有个特别的缅怀墙,在讲到那里的时候,游客中的一些老党员、老红军们会驻足,然后深深的鞠躬,看到这一幕的我,深受感动,我好像知道了我为什么要穿上这件红色的小马甲。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用寸寸鲜血换来我们片片山河,换来了供我们踩在脚下的寸寸热土,我定要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就这样,种在心里的那颗种子悄悄的发了芽。

红色小马甲对我而言不只是一件衣服,它是我情感的凝结,也正是在穿上它的时候,我才真正明白为人民服务的意义与快乐。它是我信仰的种子,这颗种子让我在毕业的时候,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报考公务员,继续为人民服务。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国家公务人员,积极响应组织的号召,接受组织的安排,戴上了红色的袖标,参与到了疫情防控工作中去。“国家有诏,人民有难,我必前行”,从红色小马甲到红色袖标,我的初心从未改变。

李璐:把石库门里的故事讲给每个人听

5874A

【受访者介绍】李璐,中共党员,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2016级档案学硕士研究生。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第七届中共一大会址讲解队志愿者、负责人。在校期间曾获上海大学“实践梦想家”、上海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称号。现就职于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有红色情怀的人,去上海必然要去中共一大会址。从小就听爷爷奶奶给我讲红色故事,我一直努力学着做一个正直的、甘于奉献的人。得知我系与中共一大会址有这样一个共建平台,我便毅然报了名。2017年夏天,穿梭于繁华的新天地商业中心,我作为一名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志愿讲解员,在质朴厚重的拱形石库门建筑里为来往的人们讲述党的故事。

第一次穿上代表志愿者身份的红马甲,站在人群的最前端,我是紧张和局促的。不仅仅是把讲解词背诵给观众,向观众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有声有色,有头有尾,有趣有料,才是一名合格的“讲解员”。为了做好从背诵到讲解的转变,我把自己置身于观众中,一遍遍走过展厅,一遍遍体会历史。在《时局图》面前,我为近代以来中国屈辱的历史扼腕叹息、愤慨不已;在第一个《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面前,与观众一同体会“真理是甜的”;在展览最后一部分《追梦》视频中又为新中国的蓬勃发展、繁荣富强而激情昂扬、热血澎湃。那个盛夏,我不只在一大会址讲述历史,同时也在和观众一起共同聆听每一件文物的故事。

犹记得最后一次讲解结束,人群慢慢疏散,一个年逾古稀的老爷爷依旧静静驻足于缅怀墙前,若有所思。我走过去想询问老人家是否需要帮助,看到老爷爷的眼眶湿润着。他郑重地感谢了我的讲解,他说,在我的讲解中,他看到了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看到了许多人奋斗得来的国泰民安,活着的人不能忘记历史。那一刻,我的内心深受触动,眼泪也一下子涌上来。我想,这就是参加一大志愿服务最重要的意义,把故事讲给每个人听,在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中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实际服务中践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讲解中把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传递给广大观众。

“未来未可知,保持热爱”,这是我一直坚信的箴言。中共一大志愿服务项目把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精神深植于我心中,即使志愿服务的时间有限,但播撒在我心中爱国家、爱人民的热忱之种将会无限延续。现在我留在了上海工作,单位里“行走上海学四史”活动也如火如荼开展着,如果有机会,我一定带着他们再去会址走走,把党的故事讲给他们听。

孙雪:见贤思齐,与武警讲解员相遇

75CD3

【受访者介绍】孙雪,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2014级档案学硕士研究生, 2015年参加中共一大会址志愿服务,2017年毕业,现就职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六研究所,负责档案管理工作。

2015年的夏天,我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中共一大会址讲解服务志愿者。作为讲解员,我需要熟悉讲稿并尽量讲解得生动,但这是极大的挑战。多次的练习与观摩老师们的讲解后,我却仍有不足,直到我遇到了一群“特殊”的讲解员……

他们是一群武警。那天,在我的休息时间他们刚好轮值讲解,出于好奇并抱着学习的心态我就跟在后面听,听着听着,我惊讶的发现他们不仅将稿子的内容一字不落地背了下来,从头到尾没有出一点点错,而且语速和音量都控制得非常好,还能结合各种案例和现场情况,将内容讲得十分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因此,等他们下来休息时,我便迫不及待地请教他们是怎么将讲解工作完成地如此出色的,希望可以学习到一些有用的方法和技巧。

但他们的回答却出乎我的意料并让我肃然起敬,他们告诉我,在部队中,这项志愿活动是一种“荣誉”的象征,只有表现突出的武警才能参加。每一位选拔成功的武警都希望能够在党的诞生地完成好自己的使命,为每一位参观者讲解好文物背后的党史,传达出其中蕴含的精神。正是因为心中有信念,他们才会如此努力与执着,才能够为了讲解得尽善尽美,利用休息时的每分每秒去背诵,甚至晚上偷偷蹲在厕所里背;也正是因为将这项志愿服务活动视为荣耀,他们才能将党史内化于心,在讲解时真正做到深入人心。我将这个回答牢记在心中,并在后面的志愿服务中向他们积极看齐,勤加练习,力求做得更好。

后来,我还会时不时留意这批永远精神抖擞的志愿者,越留意越是敬佩,武警们不光讲解得出色,在很多细节上也十分严谨。我们这些学生偶尔会犯诸如在讲解结束后没有立刻关闭麦克风等错误,但他们从未犯过任何一次类似的小错误,这同样也警醒着我,使我在志愿服务中甚至后来的学习工作中都变得更严谨缜密。而我也终于通过在一大会址志愿中的讲解经历以及所见所闻,真正理解并体会到了党性修养的价值以及讲稿中那一段段党史的历史意义。

学“四史”,回望一大志愿经历;践初心,共思红色文化育人。志愿服务的故事永远定格在了那个盛夏,但红色精神却会不断传承。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中共一大十年之约”口述史汇编志愿活动正在进行时,让我们一起跟随志愿者们的足迹,在党史的回望中继续前行!

上一条:“城市记忆:记忆流转、保存与诠释”学术论坛活动预告

下一条:四史同心 书影同行——我系2019级研究生党支部读书观影交流会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