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2日晚18:30,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2020年第4期研究生赏论讲坛在宝山校区BJ103举行。本次论坛由图情档系研究生会学术部主办,2020级图书馆学专业郑雅鑫同学主持,有幸邀请到我系张颉圻老师、19级图书馆学专业研究生胡惠芳同学以及19级档案学专业研究生卢芷晴同学作为主讲嘉宾。此外,特邀张慧老师出席,我系2019级和2020级部分研究生也参加了本次论坛。
张劼圻老师首先以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神秘图案——河图为切入点,结合案例阐明“宝的区别”,继而从“在天曰灵,在地曰宝;空玄为灵,入藏为宝”中凝练出“宝与藏”的相关概念。从空玄的灵到被符号固定的图形和文字,再到被语言揭示的文献,以及进入近现代后逐渐演化为被机构收藏的文献集合,张老师通过梳理“宝(文献)最重要的特点”,分析认为当前图情档学科面临着“看起来不像宝”这一问题。随后,张老师指出,这是一个“祛魅”的过程,从智慧到文献,再到信息,最终汇聚成信息流,这样一个信息化过程逐渐让一切不再神秘。最后,张老师借用“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勉励在座同学,在学校时要积聚能量,等待合适的时机飞向天空,在信息流中找到努力的方向,发挥自己的才能,让图情档学科成为真正的宝藏专业。
2019级图书馆学专业研究生胡惠芳同学结合自身论文选题和投稿经历为大家提供经验借鉴。胡惠芳同学认为,科研要素包括心态、沟通、积累和时间四点:第一,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第二,应多与导师进行沟通,获得灵感的启发,使论文得到完善;第三,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有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第四,要珍惜短暂的研究生时光,认真完成每一篇课程论文。最后,胡惠芳同学为大家推荐了一些优质学术网站,鼓励大家勇于探索,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2019级档案学专业研究生卢芷晴同学总结分享课程论文写作发表的相关经验,并将其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一,选题要“新”,通过认真听课和广泛阅读获得选题灵感,用心思考才能挖掘到兴趣点;第二,框架要“磨”,在写作过程中需要回答文章是否符合逻辑,是否具有价值,是否能写这三个问题;第三,内容要“改”,需注意文章的规范性、学术性与精确性,注重细节,培养认真严谨的科研精神;第四,投稿要“试”,转变“怕失败、不着急、懒得改”的心态,找准文章定位,与期刊进行匹配,提高文章投中率。
讲座尾声,在场同学们就如何选择合适的投稿期刊等问题踊跃提问,嘉宾老师和同学予以耐心解答,并针对性地给出详细的解决思路。谈学术、话理想、共成长,以学术交流为纽带,赏论讲坛汇聚起图情档系师生的思想力量,愿我系学子能将在其中所收获的一切转化为不断前行的动力,继续培养勤奋踏实的治学态度,获得心灵的沉静与思想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