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人文越来越凸显出其在人文研究、新文科发展方面的优势,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图书馆作为人文研究的资源保存与服务中心,具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和结构化的元数据记录,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时代的知识组织方法,为人文学者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范式。为从数字资源组织的角度探讨图书馆参与数字人文研究的路径与实践,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上海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与发展中心于2021年9月23日主办了“2021年全国数字人文与数字资源组织学术研讨会”,《数字图书馆论坛》编辑部协办。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下会场设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乐乎新楼学海厅,线上会场由万方数据支持,在Bilibili 全程直播,3000余人在线共享盛会。
会议围绕“图书馆人文数据的组织与重构”、“图书馆数字人文建设的模式与路径”、“面向数字人文的知识融合框架”、“数字资源语义化知识组织”议题,邀请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资源中心主任曾建勋研究馆员、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副馆所长刘炜研究员、复旦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张计龙研究馆员、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副主任赵星教授,上海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主任吕元智教授以及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副主任王丽华副教授进行主题报告。
本次研讨会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上半场首先由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党委书记丁华东教授主持,系主任金波教授致辞,主题报告环节由系副主任王丽华副教授主持。
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主任金波教授指出图情档学科在数字人文学术研究、实践创新和专业教学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文化机构藏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它们都可以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及互联网的知识组织为人文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与研究范式。上海大学高度重视数字人文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成立“数字人文研究与发展中心”并开设相关课程。希望通过本次学术研讨会继续推动数字人文研究、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使之成为上海大学图情档学科新的学术增长点。
“情报学实质是各种信息的交流。”曾建勋研究馆员在关于科学交流平台的报告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并由此引出了作为信息交流载体的科学交流平台这一报告主题。曾建勋研究馆员详细阐述了国内外科学交流平台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探讨了科技信息安全的新变局,明确了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的战略要义,并对未来科学交流平台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张计龙研究馆员在报告中梳理并分析了将资料数据化的过程以及影响,特别以实践视角探索了数据分级分类方法。“社会生活资料”即是由个人、家庭、企事业单位、政府基层单位所制作,但没有纳入正式档案系统而流入社会的文字、数据等资料,针对这些资料进行数字化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一管理对于以实践视角探索数据分级分类方法,以及为后续实践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具有深远意义。
赵星教授详细介绍了“数智人”的理论方法与通用性框架,并以实际案例展示了该方法在科学数据、政府数据以及商业数据领域的应用,充分展现了图情档学科跨界拓展的特征优势——硬技术、软科学。赵星教授提出了“研究问题时能否形成图情学科特色是跨界拓展是否成功的标志”这一观点,为图情档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建议。
下半场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研究馆员、《数字图书馆论坛》编辑部主任雷雪老师主持。
上海图书馆一直是国内数字人文领域的先行者,有着多年数据化工作的基础,也进行了许多数字人文实践,而刘炜馆长在数字人文领域更是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与深刻独到的思想见解。刘炜馆长在研讨会中主要介绍了数字人文的研究方法、研究现状、数据中台架构、应用场景等,特别就数字人文平台的中台架构设计进行了阐述,为数字人文研究平台建设提供了指导。
视频档案目前在档案资源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是应用效果并不理想,这也是目前档案工作的重难点所在。吕元智教授的报告主要从描述视频档案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入手,针对目前现状提出了改进的可行方案,对于业内实践工作的开展有着非常现实的指导作用。
王丽华副教授的报告从知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入手,梳理了“知识分类”与“学科交叉”的发展历程,探讨了数字人文鲜明的学科交叉特征,并从新文科建设角度构建了数字人文的体系框架,使大家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对于数字人文研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本次学术研讨会由六场不同的主题报告会组成,既有对国家科技信息战略的阐释、对数字人文实践工作的总结,也有对于数字人文的理论探讨、对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数字人文发展规划的思考。会议内容精彩纷呈,对于推动图情档领域数字人文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图情档系学子们将会从诸位专家的学术成果中汲取养分,向着成长为未来图情档领域优秀人才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