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凤|心心念念十年前的“时间胶囊”

创建时间:  2021-10-17  靳浩然   浏览次数:   返回

一、人物简介

    王霞凤,上海人,上海大学2006级校友,毕业于上海大学档案学专业。

二、选择档案学专业

    2006年高考之后,我进入了上海大学文学院。大一是没有划分专业的,在院内进行统一的课程学习,一年以后我们挑选各自的方向。专业分流之前,文学院中的各个专业都会进行介绍宣讲,当时社会学和档案学都在文学院。这些专业都在一起也有一个好处,就是中文系的课程,社会学的课程,杂七杂八都学了一点,基础打得比较好。

    当时,我们寝室4个女孩子3个都选了档案专业,另外一个选了社会学。对我来说,选择档案学出于比较务实的原因,那个时候老师说档案学百分百就业,而且拿的是管理学学位,我们就想为什么是文学院里面可以拿管理学的学位,那肯定是更倾向于管理方面的内容,老师也跟我们介绍说大家不要感觉档案很枯燥,其实学习的是一种管理的思路和方法。虽然你面对的是一堆堆的文字素材,但是管理的思路是会影响到之后对待工作的处理方式方法的,就对这个专业挺期待的吧。

    当时只是听老师这么一说,到真的工作之后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像对档案的划分,前期对一整个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预立卷”等等,都和管理思维有关。我解释一下我们这里档案工作中“预立卷”的概念,就是预先会预判一下下一年度会产生一些什么文件,预先设置好案卷,让相关部门在日常工作当中,可以及时地把相关文件进行划分,分类整理好,到年底的时候,我们就按照预立卷的卷目进行归档,也是确保平时不会丢失这些重要的资料。

三、在档案学的专业学习


    在专业学习过程中,能感受到档案学专业丰富的课程设置。那时候学如何编制检索的小程序,学的时候还蛮头大的,但是跟着老师的指导一步一步做,最后成功了还是蛮有成就感的。读书的时候感觉很多科目一直是在背在记,但是到了工作当中,发现随取随用都在脑子里面,真的想要用到哪些理论的时候能脱口而出,就超有优势。公司里的人觉得我专业性比较高,用的都是专业词汇,跟档案局档案馆的老师沟通起来也没什么障碍。这些对我的工作都有很大帮助。

    我上学的时候最喜欢的档案学课程是《档案保护技术学》。因为当时的授课老师张晓丹很温柔,跟我们上课的时候,语调语气整个都是一种温柔的感觉。她现在已经退休了。她不止教一门课,还开一门课程叫《档案复制技术》。

    我们系的课程难度感觉都还比较适中,就记得《科技档案管理学》难一些,要背的东西比较多。但我现在从事的正是这方面的工作。当时只是为了应试翻了一遍书,做工作之后,我又重新读了一遍教材,核对一个个条目,对我编制归档范围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在工作当中,基建类的档案管理得相对比较完善,其他数据类的档案管理还亟待完善,当然企业内IT部门是否独立也对相关工作有很大影响,目前就是做好整个系统的备份。

    暑假的时候,我们系会安排同学去政府机构和其他企事业单位实习。这些实习的经历写在履历上,对一个刚刚毕业的本科生来说,还是比较绚烂的一笔,因为这些单位都比较重量级,在面试就业上,也能让我们取得一些优势。当时除了这家公司,也面试过其他的公司,基本上看到有非常丰富的实习经历,专业知识也算过硬的,都会愿意给offer。读书的时候不大理解,为什么暑假都没得过,一定要去实习。因为实习了以后,单位也会问要不要继续,一般基本上都会答应了,答应了以后等于暑假是没有的。后来发觉确实有好处,求职面试的时候,两个月多的实习经历比起短短几个星期的实习,对用人单位来说更有信服力,对自身能力也是更充分的锻炼。

    我在上海大学档案学的三年,正好经历了档案学专业从文学院,到国商院,最后建立了图书情报档案系的过程。虽然对于本科生来说,学习生活其实是没什么影响的,但也有些记忆。我来的时候就是文学院嘛,那天然就接受了这个设定,感觉档案学和文学院的其他专业也是挺有关系的,然后有一天说我是商学院的了,就想着大概是因为我们证书拿的是管理学位的,管理学在文学院好像是不大合适哦,到商学院也没啥违和感,然后又有一天独立出来一个系了,感觉还挺神奇的。那个时候快毕业了要去敲章,跑到一个很奇怪的地方,原来是在文学院的楼,后来就到商学院那边去,突然变成独立的系以后,我要跑出原来熟悉的那个区域,沿着马路走到一个很偏僻的一幢办公楼里面去盖章,可能就是现在的东区。然后我们就觉得好吧,反正对我们也没什么太大影响,该上的课也都已经上完了,后面都是毕业论文的内容了。

四、我的大学课余生活


    我毕业那年,正好是2010年上海召开世博会,算是非常隆重的一个国际性展览。当时上大团委学生会招募了一个给世博做预热的志愿宣讲团。我去投了简历,要写自己会唱还是会跳之类的,然后层层筛选,我很幸运地进了宣讲团。当时世博会的吉祥物是“海宝”嘛,我分到的那个组就编了一个海宝舞,还挺受欢迎的。我们先是到各个社区里面去巡回的宣讲和演出,先让上海的市民们了解世博。当时最大的一场活动我记得是在人民广场那边,当时的上海市领导也来看了。有一个露天的舞台,还请到过戚薇同台,有人唱歌,我参与的是跳舞的部分。

    这段经历对我来说是比较难忘的,跟着他们策划节目,组织活动,在里面学到蛮多的。不同于以往只是参加活动,这次需要从前期开始,跟社区的人对接,打好招呼,安排场地,场地安排好以后,还要吸引观众,主要是附近的居民。他们来了之后讲什么,表演什么,宣传的内容、问答的环节、游戏的环节等等,这都是当时我们几个人在那边自己想的。

    休闲娱乐方面,当时最喜欢打“80分”纸牌游戏。每个寝室互相串着打牌,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人玩这个游戏。“80分”是一定要凑满4个人才能开局的。当时天天下课寝室里就能听到有人喊“今天有空吗,谁来?我们三缺一”我们几个以前寝室的同学关系都比较好。都是打牌打出来的。也有惊险的时刻。有时候阿姨突击检查,我们就赶紧把牌桌挪到阳台上,再藏几个人在外面,然后在那边应对检查,和阿姨打哈哈,显示我们在复习的样子。现在想想那时候还挺美妙的。为了打牌,我们选的课都是一模一样的,一定要保持步调一致,然后一下课回到寝室马上就开始玩。除了考试实在没时间玩,其他时间基本上都考虑着大家怎么一起玩儿。

五、企业档案管理是怎样的工作


    我进现在的工作单位也是一个契机,因为它正好是2010年成立的,我那年正好本科毕业,大四实习的时候就是在这家公司,他们当时主要就是想招档案专业的学生,公司刚刚成立,档案能从头开始收集好的话会更好。

    当时的老领导特别重视档案工作,他自己不是档案专业的,但是他做过这块工作,觉得档案工作非常重要。他之前的单位档案工作从中间开始重视,前期的有些文件就找不到了,那之后想要做展厅之类的,原始文件的缺失是非常麻烦的。

    我刚刚毕业的时候虽然是有一定的实操经验,但是他们让我从头建立一个公司的档案体系,这我是从来没有想过的。但是神奇的是,不少档案学的学生进到公司里,首先面对的都是这个挑战。

    当时的老领导有管档案的经验,他跟我说这个工作一个人干是干不了的,你得找下面的人帮你干。每个部门设置一个兼职做档案工作的人,你培训好他们,让他们日常帮你做好收集,然后慢慢地把整个框架图画出来。根据各个部门的业务,对照企业档案的归档范围,对照看看大概会有些什么,提前进行“预立卷”的工作,这样之后的工作就比较方便了。

    为了有序开展工作,我得写档案收集制度,一个大制度下面好多细分的制度。电子档案要怎么归档,文书档案怎么样归档,项目档案怎么样归档,财务档案要怎么样归档……像荣誉证书类的,单独还有个小操作手册。细分到每一个小项目上面去,然后一个个制度理,前后花了半年的时间,把所有制度都建立好,人员都培训好,然后由上至下去安排这些事情,才能够真正的推动公司内部的档案工作。

    公司同事有时候要档案要得特别急,要哪份哪份文件,那我就找出来给他们,我觉得这是很理所当然的一件事,因为我也就是按照之前实习的经验,按档案专业的做法在做。但是他们跟我说你居然都找得到!我就傻了,我说这理好了分类好了放进去了,都编好号,为什么会找不到?但他们之前确实出现要文件找不到的情况,所以他们就觉得档案学专业出来的学生是不一样,是有比较专业的管理方式,所以也是对这个专业特别认可,一直盯着我要招我们系的学生。

六、心心念念的“时间胶囊”


    在上海大学印象最深的事要属“时间胶囊”。图书情报档案系在我毕业那年,做过一个时间胶囊,让我们写下自己想对10年后的自己说的话,把它保存起来,到10年后我们返校的时候,再来看看当初的自己想对现在的自己说些什么话。这个和我们档案学专业也有关,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但是后来真的到了时间,就是去年2020年,我问了一下周围的同学,好像没有人回去,可能因为正好是疫情,目前就还没有看到。我能模糊记得10年前对自己的话,但是我想去确认一下,大概是自己10年以后要结婚生小孩,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自己十年后的规划,大概是这些,就很简单朴素的一个愿望。当然现在的自己和当初的设想还是挺不一样的。

    从上海大学毕业之后,我也仍然在关注母校。2017年,上海大学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9年,上海大学档案学专业成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这些都是让我们校友很自豪的事情。

    平常了解上海大学主要通过公众号。先关注了“上海大学”,后来知道有个“上海大学校友会”,然后一个个往下关注,也会看朋友、同学的推送。

七、对学弟学妹的寄语

    最后,我想对学弟学妹们说:既然选择了一个专业,就从内心里重视它。不要像我当时那样,仅仅奔着就业率去了,当然最后发现自己也是挺喜欢的。档案管理不是单独的盯着文件进行整理,其实还是一种管理的思路和方式。公司里面很多东西都归到我们这里来,其实我们也从归档的这些文字内容当中,可以了解到公司很多运行的情况,这对工作的开拓还是比较有利的。这个专业锻炼了我对学习工作内容进行分类的思维,在日常中也会涉及很多事物的归类,是非常实用的。


采访:王向女、孙源希

编辑:孙源希






下一条:军训口述 | 宁宝庆:新生军训磨意志,英姿飒爽写青春


王霞凤|心心念念十年前的“时间胶囊”

创建时间:  2021-10-17  靳浩然   浏览次数:   返回

一、人物简介

    王霞凤,上海人,上海大学2006级校友,毕业于上海大学档案学专业。

二、选择档案学专业

    2006年高考之后,我进入了上海大学文学院。大一是没有划分专业的,在院内进行统一的课程学习,一年以后我们挑选各自的方向。专业分流之前,文学院中的各个专业都会进行介绍宣讲,当时社会学和档案学都在文学院。这些专业都在一起也有一个好处,就是中文系的课程,社会学的课程,杂七杂八都学了一点,基础打得比较好。

    当时,我们寝室4个女孩子3个都选了档案专业,另外一个选了社会学。对我来说,选择档案学出于比较务实的原因,那个时候老师说档案学百分百就业,而且拿的是管理学学位,我们就想为什么是文学院里面可以拿管理学的学位,那肯定是更倾向于管理方面的内容,老师也跟我们介绍说大家不要感觉档案很枯燥,其实学习的是一种管理的思路和方法。虽然你面对的是一堆堆的文字素材,但是管理的思路是会影响到之后对待工作的处理方式方法的,就对这个专业挺期待的吧。

    当时只是听老师这么一说,到真的工作之后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像对档案的划分,前期对一整个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预立卷”等等,都和管理思维有关。我解释一下我们这里档案工作中“预立卷”的概念,就是预先会预判一下下一年度会产生一些什么文件,预先设置好案卷,让相关部门在日常工作当中,可以及时地把相关文件进行划分,分类整理好,到年底的时候,我们就按照预立卷的卷目进行归档,也是确保平时不会丢失这些重要的资料。

三、在档案学的专业学习


    在专业学习过程中,能感受到档案学专业丰富的课程设置。那时候学如何编制检索的小程序,学的时候还蛮头大的,但是跟着老师的指导一步一步做,最后成功了还是蛮有成就感的。读书的时候感觉很多科目一直是在背在记,但是到了工作当中,发现随取随用都在脑子里面,真的想要用到哪些理论的时候能脱口而出,就超有优势。公司里的人觉得我专业性比较高,用的都是专业词汇,跟档案局档案馆的老师沟通起来也没什么障碍。这些对我的工作都有很大帮助。

    我上学的时候最喜欢的档案学课程是《档案保护技术学》。因为当时的授课老师张晓丹很温柔,跟我们上课的时候,语调语气整个都是一种温柔的感觉。她现在已经退休了。她不止教一门课,还开一门课程叫《档案复制技术》。

    我们系的课程难度感觉都还比较适中,就记得《科技档案管理学》难一些,要背的东西比较多。但我现在从事的正是这方面的工作。当时只是为了应试翻了一遍书,做工作之后,我又重新读了一遍教材,核对一个个条目,对我编制归档范围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在工作当中,基建类的档案管理得相对比较完善,其他数据类的档案管理还亟待完善,当然企业内IT部门是否独立也对相关工作有很大影响,目前就是做好整个系统的备份。

    暑假的时候,我们系会安排同学去政府机构和其他企事业单位实习。这些实习的经历写在履历上,对一个刚刚毕业的本科生来说,还是比较绚烂的一笔,因为这些单位都比较重量级,在面试就业上,也能让我们取得一些优势。当时除了这家公司,也面试过其他的公司,基本上看到有非常丰富的实习经历,专业知识也算过硬的,都会愿意给offer。读书的时候不大理解,为什么暑假都没得过,一定要去实习。因为实习了以后,单位也会问要不要继续,一般基本上都会答应了,答应了以后等于暑假是没有的。后来发觉确实有好处,求职面试的时候,两个月多的实习经历比起短短几个星期的实习,对用人单位来说更有信服力,对自身能力也是更充分的锻炼。

    我在上海大学档案学的三年,正好经历了档案学专业从文学院,到国商院,最后建立了图书情报档案系的过程。虽然对于本科生来说,学习生活其实是没什么影响的,但也有些记忆。我来的时候就是文学院嘛,那天然就接受了这个设定,感觉档案学和文学院的其他专业也是挺有关系的,然后有一天说我是商学院的了,就想着大概是因为我们证书拿的是管理学位的,管理学在文学院好像是不大合适哦,到商学院也没啥违和感,然后又有一天独立出来一个系了,感觉还挺神奇的。那个时候快毕业了要去敲章,跑到一个很奇怪的地方,原来是在文学院的楼,后来就到商学院那边去,突然变成独立的系以后,我要跑出原来熟悉的那个区域,沿着马路走到一个很偏僻的一幢办公楼里面去盖章,可能就是现在的东区。然后我们就觉得好吧,反正对我们也没什么太大影响,该上的课也都已经上完了,后面都是毕业论文的内容了。

四、我的大学课余生活


    我毕业那年,正好是2010年上海召开世博会,算是非常隆重的一个国际性展览。当时上大团委学生会招募了一个给世博做预热的志愿宣讲团。我去投了简历,要写自己会唱还是会跳之类的,然后层层筛选,我很幸运地进了宣讲团。当时世博会的吉祥物是“海宝”嘛,我分到的那个组就编了一个海宝舞,还挺受欢迎的。我们先是到各个社区里面去巡回的宣讲和演出,先让上海的市民们了解世博。当时最大的一场活动我记得是在人民广场那边,当时的上海市领导也来看了。有一个露天的舞台,还请到过戚薇同台,有人唱歌,我参与的是跳舞的部分。

    这段经历对我来说是比较难忘的,跟着他们策划节目,组织活动,在里面学到蛮多的。不同于以往只是参加活动,这次需要从前期开始,跟社区的人对接,打好招呼,安排场地,场地安排好以后,还要吸引观众,主要是附近的居民。他们来了之后讲什么,表演什么,宣传的内容、问答的环节、游戏的环节等等,这都是当时我们几个人在那边自己想的。

    休闲娱乐方面,当时最喜欢打“80分”纸牌游戏。每个寝室互相串着打牌,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人玩这个游戏。“80分”是一定要凑满4个人才能开局的。当时天天下课寝室里就能听到有人喊“今天有空吗,谁来?我们三缺一”我们几个以前寝室的同学关系都比较好。都是打牌打出来的。也有惊险的时刻。有时候阿姨突击检查,我们就赶紧把牌桌挪到阳台上,再藏几个人在外面,然后在那边应对检查,和阿姨打哈哈,显示我们在复习的样子。现在想想那时候还挺美妙的。为了打牌,我们选的课都是一模一样的,一定要保持步调一致,然后一下课回到寝室马上就开始玩。除了考试实在没时间玩,其他时间基本上都考虑着大家怎么一起玩儿。

五、企业档案管理是怎样的工作


    我进现在的工作单位也是一个契机,因为它正好是2010年成立的,我那年正好本科毕业,大四实习的时候就是在这家公司,他们当时主要就是想招档案专业的学生,公司刚刚成立,档案能从头开始收集好的话会更好。

    当时的老领导特别重视档案工作,他自己不是档案专业的,但是他做过这块工作,觉得档案工作非常重要。他之前的单位档案工作从中间开始重视,前期的有些文件就找不到了,那之后想要做展厅之类的,原始文件的缺失是非常麻烦的。

    我刚刚毕业的时候虽然是有一定的实操经验,但是他们让我从头建立一个公司的档案体系,这我是从来没有想过的。但是神奇的是,不少档案学的学生进到公司里,首先面对的都是这个挑战。

    当时的老领导有管档案的经验,他跟我说这个工作一个人干是干不了的,你得找下面的人帮你干。每个部门设置一个兼职做档案工作的人,你培训好他们,让他们日常帮你做好收集,然后慢慢地把整个框架图画出来。根据各个部门的业务,对照企业档案的归档范围,对照看看大概会有些什么,提前进行“预立卷”的工作,这样之后的工作就比较方便了。

    为了有序开展工作,我得写档案收集制度,一个大制度下面好多细分的制度。电子档案要怎么归档,文书档案怎么样归档,项目档案怎么样归档,财务档案要怎么样归档……像荣誉证书类的,单独还有个小操作手册。细分到每一个小项目上面去,然后一个个制度理,前后花了半年的时间,把所有制度都建立好,人员都培训好,然后由上至下去安排这些事情,才能够真正的推动公司内部的档案工作。

    公司同事有时候要档案要得特别急,要哪份哪份文件,那我就找出来给他们,我觉得这是很理所当然的一件事,因为我也就是按照之前实习的经验,按档案专业的做法在做。但是他们跟我说你居然都找得到!我就傻了,我说这理好了分类好了放进去了,都编好号,为什么会找不到?但他们之前确实出现要文件找不到的情况,所以他们就觉得档案学专业出来的学生是不一样,是有比较专业的管理方式,所以也是对这个专业特别认可,一直盯着我要招我们系的学生。

六、心心念念的“时间胶囊”


    在上海大学印象最深的事要属“时间胶囊”。图书情报档案系在我毕业那年,做过一个时间胶囊,让我们写下自己想对10年后的自己说的话,把它保存起来,到10年后我们返校的时候,再来看看当初的自己想对现在的自己说些什么话。这个和我们档案学专业也有关,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但是后来真的到了时间,就是去年2020年,我问了一下周围的同学,好像没有人回去,可能因为正好是疫情,目前就还没有看到。我能模糊记得10年前对自己的话,但是我想去确认一下,大概是自己10年以后要结婚生小孩,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自己十年后的规划,大概是这些,就很简单朴素的一个愿望。当然现在的自己和当初的设想还是挺不一样的。

    从上海大学毕业之后,我也仍然在关注母校。2017年,上海大学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9年,上海大学档案学专业成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这些都是让我们校友很自豪的事情。

    平常了解上海大学主要通过公众号。先关注了“上海大学”,后来知道有个“上海大学校友会”,然后一个个往下关注,也会看朋友、同学的推送。

七、对学弟学妹的寄语

    最后,我想对学弟学妹们说:既然选择了一个专业,就从内心里重视它。不要像我当时那样,仅仅奔着就业率去了,当然最后发现自己也是挺喜欢的。档案管理不是单独的盯着文件进行整理,其实还是一种管理的思路和方式。公司里面很多东西都归到我们这里来,其实我们也从归档的这些文字内容当中,可以了解到公司很多运行的情况,这对工作的开拓还是比较有利的。这个专业锻炼了我对学习工作内容进行分类的思维,在日常中也会涉及很多事物的归类,是非常实用的。


采访:王向女、孙源希

编辑:孙源希




下一条:军训口述 | 宁宝庆:新生军训磨意志,英姿飒爽写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