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中夏(1894-1933)
[人物简介]
邓中夏(1894年10月5日-1933年9月21日),男,汉族,字仲澥,又名邓康,湖南省宜章县人,1894年10月出生于宜章县太平里乡邓家湾村。

图:邓中夏人物图片
[人物经历]
01 投身革命

1915年考入湖南高等师范中文科。
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
1918年以后,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和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的启发教育下,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参加五四时期一系列革命活动,成为革命青年的代表人物。
1920年3月,邓中夏参与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北大毕业后,他放弃了父亲为他谋求的优越的工作职位和公费出国的机会,在李大钊的倡导下,参与创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为负责人之一。这期间,邓中夏积极协助李大钊的工作,创办工人报纸《劳动者》和长辛店工人夜校、劳动补习学校及工人俱乐部,向工人群众宣传反封建的革命主张,培养了不少工作骨干。他是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创建人之一,曾被选为一大代表,参与党的一大有关文件起草工作,因忙于少年中国学会的工作而没有出席党的一大。
1922年邓中夏参加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后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他参加和领导了长辛店、京汉铁路、开滦煤矿、上海纱厂、上海海员大罢工以及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是中国早期工运领袖和党的理论家,为中国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图:香港省港大罢工期间,邓中夏向工人群众演讲

图:邓中夏注重在革命实践中学习马列理论,并且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因为他深知,要实现改造中国与世界的理想,就要用先进的理论唤起民众。

图:1925年,邓中夏到广东领导香港罢工,大批工人从香港涌向广州,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省港大罢工洪流。

图:为了让工人安心斗争,邓中夏组织动员各界把十多万人的吃住都安排妥当,被人称为“工人政府的总理”。
02 邓中夏与上海大学
1923年二七大罢工失败后,根据党组织的安排,邓中夏任上海大学校务长,主持学校行政工作,起草《上海大学章程》。在此期间,邓中夏进行理论上的思考,撰写了《革命主力的三个群众》、《论工人运动》、《我们的力量》等主张无产阶级领导革命的文章,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政治态度作了科学的分析,对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动力和方针作了系统的阐述,为党的四大解决领导权的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因而受到党中央的重视,在党的三大、四大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

图:1923年,邓中夏任上海大学校务长
03 不幸被捕
1927年4月,邓中夏在中共五大上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任中央秘书长。蒋介石政变后,他与李立三提出了南昌起义的建议,主张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在党的八七会议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任江苏省委书记,负责上海党组织的恢复和重建工作。
1930年7月邓中夏从苏联回国,不久就被撤销了一切职务,停止工作。直到1932年秋,才安排他任中国赤色互济总会主任兼党团书记。他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深入群众,联系各界支持革命的人士,很快地打开了工作局面。

图: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邓中夏转入地下活动。1933年5月,邓中夏在上海租界从事地下工作时被捕。
1933年3月邓中夏不幸被捕,蒋介石立即下令将他押解到南京。任凭敌人使尽阴谋诡计,软硬兼施,他始终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说:“古今中外,没有不流血的革命,能为革命而牺牲,也就等于不死。”“就是把邓中夏骨头烧成灰,邓中夏还是共产党员。”1933年9月21日凌晨,一无所获的敌人将他杀害于南京雨花台,时年39岁。

图:1933年9月,邓中夏被押解前往南京,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他高呼:“我邓中夏就是烧成灰,也是共产党人!”

图:1933年9月21日黎明,雨花台下,39岁的邓中夏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图:邓中夏就像那烟火,短暂却璀璨,永远激励着后人

图:邓中夏炽热的人生像一团烈火,映红了党的旗帜,也映红了中国工人运动的旗帜。
心得体会
百年赤心,光耀中华。邓中夏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意识、坚定信念和钢铁意志,把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了党的革命事业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留给后世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邓中夏烈士虽然远去,但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他。一身豪气,铁骨铮铮,有信仰有才华,为信仰抛头颅洒热血,正是老上大革命先烈的真实写照,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纪念。

图:邓中夏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