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泽民|为革命鞠躬尽瘁

创建时间:  2021-04-14  李相姝   浏览次数:   返回

沈泽民(1900.6.23-1933.11.20,沈雁冰(茅盾)之弟,学名德济,字泽民,笔名成则人、则人、罗美、明心、直民、凭虚、希真、则名,别名吉生、西则人,化名李清扬、李明扬、罗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人。


人物生平

1916年在浙江省立第三中学毕业,考入南京河海工程学校。

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与张闻天创办《南京学生联合会日刊》。同年8月,与沈雁冰回乌镇,发起成立桐乡青年社,出刊《新乡人》杂志。111日,参与组建少年中国协会南京分会,负责《少年世界》月刊之部分工作。

19207月同张闻天共赴日本入东京帝国大学半工半读。

19214月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同年5月赴广州出席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为团中央委员。参加文学研究会。后前往安徽芜湖中学任化学教师。年底任上海平民女校英语教员。

19221011日,上海地执委兼区执委通过决议,成立南京党小组,包括沈泽民在内的南京五名党员编为第六小组,是南京城内第一个党小组。

1923年任南京建邺大学教授,被选为青年团上海地委委员。建立中共南京党小组。同年11月,调任上海大学社会科学系教授,并编《国民日报》副刊《觉悟》。

1924年被选为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委员。参加国共合作,兼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宣传部干事。

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任党中央机关报《热血日报》编辑。《热血日报》遭军阀政府封闭后,被调到党中央创办的通讯社,继续从事翻译。

1926年担任刘少奇率领的中国职工代表团的翻译,随同代表团去莫斯科出席国际职工代表大会。会后,他留在莫斯科,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284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担任大会翻译工作。

193010月带着《共产国际执委给中共中央关于立三路线问题的信》(即国际十月来信),化名李清扬,乘邮船回上海,协助瞿秋白于1119日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193117日,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被补选为中央委员,任中央宣传部部长。4月调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工作,被中共中央指定为鄂豫皖分局委员。

1932110日,在鄂豫皖省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沈泽民被选举为省委书记。同年1014日,中央分局在黄柴畈会议上决定红军主力转移到京汉路以西外线作战,沈泽民等人留下带领部分红军和游击队,坚持苏区斗争。这时,沈泽民肺病复发,仍然坚持前线。

1933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征后,负责全面领导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工作。同年 1120日,因病在黄安县天台山芦花冲逝。

沈泽民和胞兄沈雁冰(茅盾在乌镇


与老上海大学

19214月.沈泽民由沈雁冰介绍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开创时期的党员之一。同年底,参与筹建上海平民女校。1923年,沈泽民在上海大学任社会学系教授。1926年经党组织推选,从上大出发去苏联的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

上海大学的社会学系,除了独特的课程外,该系的教师更是出类拔萃。他们不仅是社会学的理论研究者,也大都是社会活动家、职业革命家。其中不乏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杰出的马克思理论家、宣传家,其中就包括沈泽民、瞿秋白、邓中夏等等,他们非不得已不用不合中国社会的社会学教本,身为社会学研究者,他们都使用自己编的讲义。他们不仅在校内开设课程,还把讲义修改整理后由外面的出版社、书店、报刊发表,在社会上产生很大的影响,上大也因此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和理论的重要发源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一些重要理论著作,有不少就是在上大的教学过程中产生的。[2]


人物评价

沈泽民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对中国新文学事业的贡献和为中国革命立下的功勋,却是不朽的,永远为人民所怀念。当时,为了纪念这位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文学事业贡献自己毕生精力的革命战士,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以毛泽东同志为主席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第四十八次会议决定,将“苏维埃大学”改名为“国立沈泽民苏维埃大学”,并由沈泽民生前挚友瞿秋白同志任校长。全国解放后,红安县人民为了缅怀先烈,在红安县烈士陵园修建了沈泽民同志陵墓,董必武副书记亲笔题写了“沈泽民同志之墓”的墓碑,让革命先烈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一生的不朽功勋永铭于人民心中。[3]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桐乡市乌镇志编纂委员会.乌镇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7:276-277.

       [2]曾文彪.上海大学史话[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9:34-36.

       [3]钟桂松.茅盾散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263.




上一条:施存统|最早五党员之一


沈泽民|为革命鞠躬尽瘁

创建时间:  2021-04-14  李相姝   浏览次数:   返回

沈泽民(1900.6.23-1933.11.20,沈雁冰(茅盾)之弟,学名德济,字泽民,笔名成则人、则人、罗美、明心、直民、凭虚、希真、则名,别名吉生、西则人,化名李清扬、李明扬、罗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人。


人物生平

1916年在浙江省立第三中学毕业,考入南京河海工程学校。

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与张闻天创办《南京学生联合会日刊》。同年8月,与沈雁冰回乌镇,发起成立桐乡青年社,出刊《新乡人》杂志。111日,参与组建少年中国协会南京分会,负责《少年世界》月刊之部分工作。

19207月同张闻天共赴日本入东京帝国大学半工半读。

19214月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同年5月赴广州出席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为团中央委员。参加文学研究会。后前往安徽芜湖中学任化学教师。年底任上海平民女校英语教员。

19221011日,上海地执委兼区执委通过决议,成立南京党小组,包括沈泽民在内的南京五名党员编为第六小组,是南京城内第一个党小组。

1923年任南京建邺大学教授,被选为青年团上海地委委员。建立中共南京党小组。同年11月,调任上海大学社会科学系教授,并编《国民日报》副刊《觉悟》。

1924年被选为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委员。参加国共合作,兼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宣传部干事。

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任党中央机关报《热血日报》编辑。《热血日报》遭军阀政府封闭后,被调到党中央创办的通讯社,继续从事翻译。

1926年担任刘少奇率领的中国职工代表团的翻译,随同代表团去莫斯科出席国际职工代表大会。会后,他留在莫斯科,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284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担任大会翻译工作。

193010月带着《共产国际执委给中共中央关于立三路线问题的信》(即国际十月来信),化名李清扬,乘邮船回上海,协助瞿秋白于1119日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193117日,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被补选为中央委员,任中央宣传部部长。4月调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工作,被中共中央指定为鄂豫皖分局委员。

1932110日,在鄂豫皖省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沈泽民被选举为省委书记。同年1014日,中央分局在黄柴畈会议上决定红军主力转移到京汉路以西外线作战,沈泽民等人留下带领部分红军和游击队,坚持苏区斗争。这时,沈泽民肺病复发,仍然坚持前线。

1933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征后,负责全面领导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工作。同年 1120日,因病在黄安县天台山芦花冲逝。

沈泽民和胞兄沈雁冰(茅盾在乌镇


与老上海大学

19214月.沈泽民由沈雁冰介绍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开创时期的党员之一。同年底,参与筹建上海平民女校。1923年,沈泽民在上海大学任社会学系教授。1926年经党组织推选,从上大出发去苏联的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

上海大学的社会学系,除了独特的课程外,该系的教师更是出类拔萃。他们不仅是社会学的理论研究者,也大都是社会活动家、职业革命家。其中不乏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杰出的马克思理论家、宣传家,其中就包括沈泽民、瞿秋白、邓中夏等等,他们非不得已不用不合中国社会的社会学教本,身为社会学研究者,他们都使用自己编的讲义。他们不仅在校内开设课程,还把讲义修改整理后由外面的出版社、书店、报刊发表,在社会上产生很大的影响,上大也因此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和理论的重要发源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一些重要理论著作,有不少就是在上大的教学过程中产生的。[2]


人物评价

沈泽民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对中国新文学事业的贡献和为中国革命立下的功勋,却是不朽的,永远为人民所怀念。当时,为了纪念这位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文学事业贡献自己毕生精力的革命战士,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以毛泽东同志为主席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第四十八次会议决定,将“苏维埃大学”改名为“国立沈泽民苏维埃大学”,并由沈泽民生前挚友瞿秋白同志任校长。全国解放后,红安县人民为了缅怀先烈,在红安县烈士陵园修建了沈泽民同志陵墓,董必武副书记亲笔题写了“沈泽民同志之墓”的墓碑,让革命先烈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一生的不朽功勋永铭于人民心中。[3]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桐乡市乌镇志编纂委员会.乌镇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7:276-277.

       [2]曾文彪.上海大学史话[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9:34-36.

       [3]钟桂松.茅盾散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263.


上一条:施存统|最早五党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