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海大学寒假社会实践“千千学子 溯源计划”已经落下帷幕,本次社会实践以“青春建功新时代,逐梦奋进践初心”为宗旨,鼓励团队聚焦社会热点,对项目类别详细解读和思考,将学科特点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学子踊跃参与社会实践,总结经验,走近社会。此次推出的是研究生团队的“纸笔千年,存真万载——基于安徽泾县宣纸、宣笔非遗的历史传承和文化记忆传播研究”项目。
1 项目背景及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自信,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要坚定文化自信,就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寻根是传承的根本。本次2022年上海大学“千千学子,溯源计划”寒假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实践团队深入发掘乡间民俗、非遗传统,在学校和学院的指导下我们成立了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泾县非遗文化调研团队,决定立足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泾县宣纸和宣笔制作技艺,本课题开展“纸笔千年,存真万载——基于安徽泾县宣纸、宣笔非遗的历史传承和文化记忆传播研究”项目。团队成员通过进行实地调研,结合文献阅读、问卷访谈等方法,完成书面报告、原创音视频制作,探寻文化和历史记忆的传承之路。
宣纸和宣笔制作技艺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5月20日,宣纸制作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Ⅷ-65。2008年,文化部公布的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宣笔制作技艺”名录其中,这是继中国“宣纸制作技艺”之后,又一文房珍品被选为国家“非遗”名录。
2 项目进展
(1)三兔公司及宣笔制作技艺传承现状
根据调研计划,在2022年1月13日,调研小组来到了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的三兔宣笔有限公司,参观制笔流程并访谈宣笔技艺非遗传承人伍月平,探寻非遗记忆。在三兔宣笔的传承人伍月平的接待下,调研小组逐一参观了宣笔制作精工场、宣笔展示厅、研学体验教室、大师工作室等地。
调研小组首先参观了宣笔制作精工场,与想象中摆放着机器的车间不同,三兔宣笔的制作依旧保留着纯手工加工。工场内环境十分安静,几位制笔师傅负责不同的制笔环节,在各自的工位前潜心制笔。
宣笔技艺传承人伍月平为调研小组讲解了制作流程,提到制作一支宣笔多达120余道工序,经典珍贵的制作工艺“尖、圆、齐、健”,宣笔的制作技艺得以传承,得益于制笔工人们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和工匠精神。不同的工人对应负责不同的制笔工序,小组此次调研认真参观并了解了圆笔、扎笔和修笔这三道工序。
在制作精工场的旁边是宣笔展示厅,同时也经营售卖各类宣笔。伍月平介绍了紫毫、羊毫、狼毫和兼毫这四类宣笔,提到了初学者适合的笔种,以及因为原材料的限制造成库存有效等宣笔制作所面临的问题。
在研学交流教室参观时,调研小组偶遇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师树林先生在此作画,得知小组是为了调研宣纸、宣笔非遗文化来到泾县,师老师和同伴也表示了欢迎,在小组的邀请下为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现场题字,使得小组有机会近距离地感受了宣纸与宣笔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
(2)泾县文化馆
调研小组第二站目的地为泾县文化馆,采访到了文化馆办公室主任,介绍了泾县当地的非遗项目与文化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影响,以及目前当地与非遗项目有关的政策,包括研学游、非遗人家、非遗夜市等等丰富的政策与活动,大大丰富了泾县非遗文化在政府机关层面的相关讯息,使小组成员受益匪浅。
3 项目成果展示
(1)原创音乐
原创音乐由小组成员上海大学音乐学院2021级音乐与舞蹈学研究生孙益慧同学结合实践感触编曲制作,下面请大家共同欣赏这两首优美的乐曲!
作品一:《起沙》,本作品是一首原创的新民乐风格乐曲,作品使用sonar作为宿主;琵琶和二胡以kong aodio为软音源;(前奏中的二胡为录制)另外还使用了kontakt原厂音色,omnisphere,太鼓音色,stylus rmx;音频效果器为waves。作品结构是引子+主题+主题发展+变奏/快板+主题再现+尾奏。乐曲以二胡独奏为引子,用两把琵琶的扫弦和轮指加上打击乐直接切入主题;主题的发展是用二胡作旋律辅以琵琶作为和声和太鼓作为噪音层;后进入快板,快板在乐曲中使用弦乐辅以打击乐引出,接上琵琶作为旋律层,快板的发展在乐曲中再加入二胡作为旋律层;乐曲直接切入主题使其再现后,此曲也进入了尾奏,铺上pad音色并使用了引子部分的元素,主题再现。本作品是一首音频结合MIDI类作品,为了体现作品前后的层次,需要切换不同的乐器以突出乐曲的情绪变化,并在作品中演奏出三种情绪特点,铺垫的打击乐和弦乐也需要根据曲子的节奏不断进行变动。
作品二:《宣》,本作品是一首由两个相对独立的乐段组成的,基于宣纸和宣笔两种非遗文化遗产,写了两段贴合物品本身材料与制作工艺的音乐。作品使用Sonar作为宿主,扬琴为软音源,另外还使用了kontakt原厂音色、民族音乐素材等创作而成。从配器法的角度考虑到扬琴清脆的音色以及笛子自古以来作为文人音乐的代表乐器,两段音乐便分别使用扬琴和笛子为主奏乐器,以贴近宣笔宣纸中的传统文人文化。
(2)原创视频
视频总长为10分29秒,所有片段为调研小组摄制,背景音乐引用了组员原创音乐《起沙》与《宣》。全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宣笔制作流程,包含圆笔、扎笔、修笔三道工序;第二部分调研小组访谈了宣笔技艺市级非遗传承人伍月平女士,了解了她个人的入行原因和心得,及宣笔产业改善乡村就业、带动当地旅游发展等问题;第三部分调研小组采访泾县文化局主任,了解泾县非遗的发展现状和相关政策;第四部分包括了小组成员沉浸式体验宣笔书法,观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师树林先生作画。
4 实践感悟
21级档案学硕士王惠锋:寒冬渐去,春雨欲来。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小组的实践项目得以圆满完成。访异乡、观察记录、访谈畅聊、收集素材、沉浸体验,一个月的时间仿佛过去了一年,从没有信心再到重拾信心,我们的努力渐渐有了成效,泾县宣纸宣笔的非遗形象跃然纸上,生动形象。尽管由于疫情的原因,调研被提前中断,但小组成员没有气馁,而是根据现有的材料以及广泛的查阅,以多种形式展示成果,尽力做到最好。
21级档案学硕士周璇:在这次实践过程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做宣笔的工人们,他们或许一生平凡,但却是能工巧匠,他们总是那样慢慢的、淡淡的、从容的,可做出来的却是精致的手工艺品,这些年过半百的老人,脸上露出的认真细致深深打动了实践团每一位成员的心。不光是这些手工艺人,泾县这个城市给人的整体感觉都是慢的,这里四面环山,没有地铁,没有拥挤的车流,平静而美好,总之这次泾县非遗之旅使我受益匪浅。
21级档案学硕士赵钰婷:泾县之行,收获颇丰。在机械化生产时代,这里的手工制作就显得格外珍贵。老师傅们在寒冬也得整日与冷水打交道,几十年如一日,让人深深敬佩。正如传承人小伍所说,这门技艺最重要的是坚持,我想,我们也应该以坚持的态度来传承和推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做好生活中的事务。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短暂的泾县之行仍然让我们印象深刻,希望有机会再去体会当地的特色文化。
21级档案学硕士唐祥熹:此次的寒假社会实践充分体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从前期的制定调研计划、中期的实践地调研到后期的调研报告撰写等工作,调研能够顺利结束,离不开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鼓励和协调合作。并且在调研过程中,小组能够有机会“走出学堂”,近距离地感受泾县当地的非遗文化,了解非遗传承人的坚守,也是研究生生涯中非常特别的体验。
21级音乐与舞蹈学硕士孙益慧:在本次的社会实践中,我根据前期的资料调研以及现场调研的内容对宣纸宣笔进行了初步了解后,感受到不论是作曲最初的思路或是对作品表现的思考,都离不开“传承”一词,优秀的文化遗产总是能够经过不断的传承而延续至今,在这一点上,音乐、乐器、艺术风格亦是如此,都是在一代一代人的努力下,传承发展了凝聚着前人心血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