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二)|跌宕的人生,不灭的精神

创建时间:  2021-12-10  朱晋宏   浏览次数:   返回


6F2F

名字:于右任

原名:于伯循

籍贯:陕西三原

生卒:1879~1964

【人物生平】

      1 青年求学

·1879年,于右任出生于陕西三原县东关河道巷。

·1895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入县学,成为秀才。

·1897年,在三原宏道书院、泾阳味经书院和西安关中书院继续求学,受教于刘古愚,与吴宓、张季鸾并称为“关学”余脉。

·1898年,参加岁试,以第一名成绩补廪膳生,被陕西提督学政叶尔恺誉为“西北奇才”。

·1904年,清廷下令拿办于右任。于逃离开封到上海,化名刘学裕,入马相伯创办的震旦学院读书

 2 教育报国

·1905年,于右任出钱、出关系并聘用马相伯、叶仲裕、邵力子等共同另行筹组复旦公学(今复旦大学),中秋节正式开学。

·1906年4月,于右任在日本得会孙中山,并加入同盟会。

·1922年10月,于右任创办上海大学并担任校长。

B5BB

      ·1928年9月,担任私立南通大学(Nantung University)校董(1930年11月,私立南通大学更名为私立南通学院)。

      ·1932年秋,筹备建设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被誉为“名儒名将兼名士”的于右任,一生始终不忘国民教育,为我国教育事业立下了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他以坚忍不拔的决心、不同寻常人所能想象的毅力办大学、办中学、办小学,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孙中山曾赞扬他“放眼远大,深维本根”。说于右任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教育家,确实当之无愧。

3 重返故土


10CF5


      1964年11月10日晚上8:08,于右任与世长辞,终年86岁。他没有留下任何遗言,人们便把他的《望大陆》一诗,当作他的遗嘱。遗体被埋葬在台北最高的大屯山上,并在海拔3997米的玉山顶峰(我国东南诸省最高峰)竖立起一座面向大陆的半身铜像。玉山山势险峻,4米高的铜像和建材全是由台湾登山协会的会员们一点一点背负上去的。于右任终于了却了登高远眺故土的心愿。


【于右任与老上海大学】

      东南高等师范学校引发学潮,要求改组校务,学生代表拟邀请陈独秀、章太炎、于右任三人中的一位出任校长。由于陈独秀行踪不定,政治色彩太浓;章太炎隐居苏州,闭门不出;最终在邵力子先生的帮助下,于右任为学生代表的殷切恳求所感动,同意接受邀请,建议把校名改为上海大学,并亲自题写了校牌。他将上海大学定位为“不是一个死读书本的学校,而是一个与革命密切结合的新型的社会学校”。

172E5

      1922年10月23日,上大师生为于右任举行了欢迎大会。大会上,教工代表称赞于校长为“革命伟人,共和元勋,言论界之前驱,教育界之先进”,对于校长到任表示热烈欢迎。于右任谦和答词:“予乃愿为小学生以研究教育,非好为人师。”“予实不敢担任校长,但诸君如此诚意,……何况吾辈为有文化之人,自当尽力之所能,辅助诸君,力谋学校发展。”邵力子以来宾身份发言:“于先生谦言愿为小学生以研究教育,余望诸君亦本此精神,切切实实地多求几年学问。”于是,上海大学成立,于右任宣布就职。

16C24

      办校期间,于右任放手起用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又先后聘请蔡和森、恽代英、沈雁冰、肖楚女、张太雷等到校任职任教。在于右任和邓中夏、瞿秋白、叶楚伧、邵力子、刘觉民等人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大学由开办到国共分裂后解散,为黄埔军校输送了一大批学员,在大革命时期起过重要作用。上海大学很快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在国内很有影响的一所大学。

      于右任执掌上海大学后,虽没有长期坐阵学校,但为上大的建设和发展付出了不少心血。一是延聘管理人才。邓中夏、瞿秋白就是由于右任亲自聘请来校担任管理和教学工作的。二是规划学科发展。于右任多次召集教职员会议,详细讨论学科发展规划,拟定在大学部设社会科学院和文艺院。三是完善管理体制。于右任主持建立评议会(后改为行政委员会),负责议定办学大政方针和处理全校一切重大事务;议决组成校董会,以提高学校声誉,争取办学经费,促进教育发展。四是制定学校章程。于右任主持拟定上海大学章程,并亲笔为章程题签,从而明确了“以养成建国人才,促进文化事业”的宗旨。

DA60

      于右任为上大学生追认学历的事也有口皆碑。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上海大学遭国民党军警封闭,国民政府教育部一直不承认上大学生的学籍,致使曾在上大就学的近两千名学生在就业、晋级等方面受到不公平待遇。于右任为争取上大学生的大学学籍资格,与国民党当局一再交涉、反复斡旋,终于至1936年3月在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通过追认上大学生学籍,并与国立大学享有同等待遇的决定。于是,各地上大同学纷纷成立同学会,力图进行复校活动。


【文学成就】

      1 书法成就

      《游山西村》

6745

      此图行书中偶夹草楷之体,使整幅作品沉稳而又富于变化,这是于右任从早期到晚年经常使用的一种手法。作品中“笑、酒、留、重、无、明、风、夜”诸字皆以草法为之。这种安排并非刻意的做作而是他性情的自然表达。

      ·1932年创办《草书月刊》

      ·1946年游四川成都崇州街子镇光严禅院,拜读《洪武南藏》后题写“藏经楼”

A3D5


      2 爱国诗作

《望大陆》(又名《国殇》)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

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

永不能忘。

天苍苍,

野茫茫,

山之上,

国有殇!

      ·《右任文存》

      ·《右任诗书》

      ·《故山别母》等

      3 人物评价

      ·爱国情深,隔海时时望大陆;拯民志定,领军早早应中山。——陈志岁

      ·当代书法家中,当推监察院长于右任的人品、书品为最好模范,于院长获有今日的地位,也半赖于其书法的成名。——林语堂

      ·于右任草书是怀素小草的继承和强化,他解决了小草的碑化问题。”——杨吉平


图文编辑:叶馨文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条:邵力子(一)|热血爱国报人

下一条:于右任(一)|坚定的爱国者


于右任(二)|跌宕的人生,不灭的精神

创建时间:  2021-12-10  朱晋宏   浏览次数:   返回


6F2F

名字:于右任

原名:于伯循

籍贯:陕西三原

生卒:1879~1964

【人物生平】

      1 青年求学

·1879年,于右任出生于陕西三原县东关河道巷。

·1895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入县学,成为秀才。

·1897年,在三原宏道书院、泾阳味经书院和西安关中书院继续求学,受教于刘古愚,与吴宓、张季鸾并称为“关学”余脉。

·1898年,参加岁试,以第一名成绩补廪膳生,被陕西提督学政叶尔恺誉为“西北奇才”。

·1904年,清廷下令拿办于右任。于逃离开封到上海,化名刘学裕,入马相伯创办的震旦学院读书

 2 教育报国

·1905年,于右任出钱、出关系并聘用马相伯、叶仲裕、邵力子等共同另行筹组复旦公学(今复旦大学),中秋节正式开学。

·1906年4月,于右任在日本得会孙中山,并加入同盟会。

·1922年10月,于右任创办上海大学并担任校长。

B5BB

      ·1928年9月,担任私立南通大学(Nantung University)校董(1930年11月,私立南通大学更名为私立南通学院)。

      ·1932年秋,筹备建设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被誉为“名儒名将兼名士”的于右任,一生始终不忘国民教育,为我国教育事业立下了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他以坚忍不拔的决心、不同寻常人所能想象的毅力办大学、办中学、办小学,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孙中山曾赞扬他“放眼远大,深维本根”。说于右任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教育家,确实当之无愧。

3 重返故土


10CF5


      1964年11月10日晚上8:08,于右任与世长辞,终年86岁。他没有留下任何遗言,人们便把他的《望大陆》一诗,当作他的遗嘱。遗体被埋葬在台北最高的大屯山上,并在海拔3997米的玉山顶峰(我国东南诸省最高峰)竖立起一座面向大陆的半身铜像。玉山山势险峻,4米高的铜像和建材全是由台湾登山协会的会员们一点一点背负上去的。于右任终于了却了登高远眺故土的心愿。


【于右任与老上海大学】

      东南高等师范学校引发学潮,要求改组校务,学生代表拟邀请陈独秀、章太炎、于右任三人中的一位出任校长。由于陈独秀行踪不定,政治色彩太浓;章太炎隐居苏州,闭门不出;最终在邵力子先生的帮助下,于右任为学生代表的殷切恳求所感动,同意接受邀请,建议把校名改为上海大学,并亲自题写了校牌。他将上海大学定位为“不是一个死读书本的学校,而是一个与革命密切结合的新型的社会学校”。

172E5

      1922年10月23日,上大师生为于右任举行了欢迎大会。大会上,教工代表称赞于校长为“革命伟人,共和元勋,言论界之前驱,教育界之先进”,对于校长到任表示热烈欢迎。于右任谦和答词:“予乃愿为小学生以研究教育,非好为人师。”“予实不敢担任校长,但诸君如此诚意,……何况吾辈为有文化之人,自当尽力之所能,辅助诸君,力谋学校发展。”邵力子以来宾身份发言:“于先生谦言愿为小学生以研究教育,余望诸君亦本此精神,切切实实地多求几年学问。”于是,上海大学成立,于右任宣布就职。

16C24

      办校期间,于右任放手起用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又先后聘请蔡和森、恽代英、沈雁冰、肖楚女、张太雷等到校任职任教。在于右任和邓中夏、瞿秋白、叶楚伧、邵力子、刘觉民等人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大学由开办到国共分裂后解散,为黄埔军校输送了一大批学员,在大革命时期起过重要作用。上海大学很快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在国内很有影响的一所大学。

      于右任执掌上海大学后,虽没有长期坐阵学校,但为上大的建设和发展付出了不少心血。一是延聘管理人才。邓中夏、瞿秋白就是由于右任亲自聘请来校担任管理和教学工作的。二是规划学科发展。于右任多次召集教职员会议,详细讨论学科发展规划,拟定在大学部设社会科学院和文艺院。三是完善管理体制。于右任主持建立评议会(后改为行政委员会),负责议定办学大政方针和处理全校一切重大事务;议决组成校董会,以提高学校声誉,争取办学经费,促进教育发展。四是制定学校章程。于右任主持拟定上海大学章程,并亲笔为章程题签,从而明确了“以养成建国人才,促进文化事业”的宗旨。

DA60

      于右任为上大学生追认学历的事也有口皆碑。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上海大学遭国民党军警封闭,国民政府教育部一直不承认上大学生的学籍,致使曾在上大就学的近两千名学生在就业、晋级等方面受到不公平待遇。于右任为争取上大学生的大学学籍资格,与国民党当局一再交涉、反复斡旋,终于至1936年3月在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通过追认上大学生学籍,并与国立大学享有同等待遇的决定。于是,各地上大同学纷纷成立同学会,力图进行复校活动。


【文学成就】

      1 书法成就

      《游山西村》

6745

      此图行书中偶夹草楷之体,使整幅作品沉稳而又富于变化,这是于右任从早期到晚年经常使用的一种手法。作品中“笑、酒、留、重、无、明、风、夜”诸字皆以草法为之。这种安排并非刻意的做作而是他性情的自然表达。

      ·1932年创办《草书月刊》

      ·1946年游四川成都崇州街子镇光严禅院,拜读《洪武南藏》后题写“藏经楼”

A3D5


      2 爱国诗作

《望大陆》(又名《国殇》)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

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

永不能忘。

天苍苍,

野茫茫,

山之上,

国有殇!

      ·《右任文存》

      ·《右任诗书》

      ·《故山别母》等

      3 人物评价

      ·爱国情深,隔海时时望大陆;拯民志定,领军早早应中山。——陈志岁

      ·当代书法家中,当推监察院长于右任的人品、书品为最好模范,于院长获有今日的地位,也半赖于其书法的成名。——林语堂

      ·于右任草书是怀素小草的继承和强化,他解决了小草的碑化问题。”——杨吉平


图文编辑:叶馨文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条:邵力子(一)|热血爱国报人

下一条:于右任(一)|坚定的爱国者